乳頭與乳暈在解剖構造上,可視為一個整體(NAC, nipple-areolar complex),位在乳房的中心部位,主要功能是哺乳,少女或年輕女性的乳頭一般位於第四肋間水平,鎖骨中線外側約一公分處,生育後的婦女乳房會稍為下垂,所以乳頭位置也會略為降低。
正常乳頭呈圓筒狀,直徑及高度各約為1公分,底部稍寬,兩側對稱,上面有許多小窩,即為乳汁導管開口,乳汁在乳腺内形成後,通過乳管流向乳暈後方的乳竇,再經由15-20條導管,通往乳頭開口。
乳頭是由緻密的結締組織及平滑肌所構成,表層覆蓋鱗狀上皮,平滑肌呈環狀或放射狀排列,當受到刺激時,平滑肌收縮使得乳頭勃起,並擠壓導管及乳竇排出乳汁等分泌物,此處的神經支配為第三至第五肋間神經,血液供應則是來自內乳、外胸及肋間動脈三套系統。
乳頭的理想尺寸並沒有一定的標準,通常乳頭的直徑大約0.8~1公分。而乳暈的大小約直徑在2~3公分以內呈現的視覺效果則較為美觀。
![乳頭完美比例 乳頭完美比例]()
乳頭高變低/乳頭大變小Nipple Reduction
太長的乳頭可以手術縮短(長改短),做法是先將乳頭側面的皮膚連同皮下組織,像剝樹皮般地整圈剝離下來,保留中間的血管、神經和乳腺管等構造,再把傷口縫合。
乳頭整形手術通常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也可在全身麻醉下,與其它乳房整形手術同時進行。
術後乳頭的感覺正常,並不影響哺乳的功能,也不會留下疤痕,所以相當安全。但太大的乳頭如果只將長度縮短,效果並不明顯,故須將直徑也縮小(大改小),如此便可能傷到乳腺管而影響哺乳的功能,一般會建議患者等到確定不再懷孕生產以後再做。
![四種乳頭整形 四種乳頭整形]()
乳頭內縮(乳頭凹陷矯正手術)Nipple Retraction
乳頭凹陷有可能是單邊或者雙邊的。造成乳頭凹陷的原因可能是先天之乳腺內平滑肌發育不良以及乳腺間纖維組織過短,或者是由於後天的一些因素,比較常見的是因為產後或者是乳腺發炎造成了皮下腺體間纖維組織之攣縮,或者過早使用太小的胸罩造成了乳頭的壓迫。凹陷的乳頭除不好看外,也無法正常哺乳,更因清潔不易,可能藏污納垢,易造成感染,故應開刀矯正。
乳頭內縮在治療上,會依照患者嚴重程度給予不同的矯正方式
以症狀來說可分為3個等級:
-
第一級輕微程度,乳頭可輕易拉出
-
第二級中度程度,乳頭雖可拉出但並不容易,且很快會再縮回去
-
第三級屬重度乳頭凹陷,乳頭完全無法拉出
以第一級、第二級治療來說,可直接以無痕乳頭拉提術改善,手術中藉由縫線把底層凹陷的乳頭上提固定,不破壞乳腺組織、不影響感覺,更同時得到美觀、便於清潔及恢復哺乳功能。
維持哺乳功能的乳頭內陷矯正手術過程說明
![乳頭內縮手術 乳頭內縮手術]()
如果患者屬重度乳頭凹陷,則建議透過皮瓣乳頭拉提術改善,此方式會在乳頭周圍以2個或4個小菱形傷口作為切口,將乳頭下太短的乳腺及纖維組織予以鬆開,再將乳頭基部的皮膚縫合,達到使乳頭浮出不再凹陷的目的。
重度乳頭內陷矯正手術過程說明
![乳頭凹陷提乳手術 乳頭凹陷提乳手術]()
乳暈縮小 Areolar Reduction
乳暈整形手術方式有兩種,是以手術切口位置做區分,沿著乳暈外緣向內側切除一部份組織再做縫合,或沿著乳頭周圍切除一圈如甜甜圈的多餘組織再做縫合。
![縮乳手術乳暈外緣切口 縮乳手術乳暈外緣切口]()
-
乳暈外緣切口:從乳暈外緣與正常皮膚交界處下刀,做部分乳暈的切除後再做向心圓狀的縫合。恢復初期會造成傷口周邊皮膚的皺褶,約1至2個月後即會平整。優點是能縮減較多乳暈,也能將疤痕融合在乳暈與皮膚的接界處,更能合併做乳暈切口的提乳手術。然而術後可能會在乳暈周圍形成一圈淡色疤痕,因此受術者在術後半年要做好疤痕的照護。
![縮乳手術乳頭周圍切口 縮乳手術乳頭周圍切口]()
-
乳頭周圍切口:在乳暈與乳頭交界處切除部分乳暈後,在做向心狀的縫合。優點是手術簡單快速,缺點是容易在乳頭根部留下一圈白色如甜甜圈狀的疤痕,乳頭也容易因為傷口縫合過緊而導致變形,縮減程度也有限,一般而言較適合不需切除太多乳暈的病患。但縫合時要作「縮口袋式縫法」,乳頭才不致因刀口四周皮膚的張力太大而被拉成扁平狀。
乳頭乳暈顏色 Nipple & Areola Pigmentation
乳房的營養全依靠性荷爾蒙,只要到了性成熟期,賀爾蒙激素便會慢慢分泌,讓乳頭和乳暈色擇逐漸轉深,但也因個人體質而異,多數患者可運用光療雷射針對過深的乳暈進行粉嫩漂白,過程需要3~4次的雷射,每次間隔時間:三到四週,可逐漸改善過深的乳暈及乳頭色澤,療效則因人而異,可在做完第一次雷射後由醫師評估是否要繼續做治療。